学习园地

学讲话·品典故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添加日期:2019-06-14

  6月12日,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并对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携手共铸中塔友好新辉煌》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古人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互信是中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正是基于互信,中塔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495公里的共同边界成为连接中塔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出自《论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意思是,一个人倘若能够看重贤德,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但他一定已经有学问了。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信守“孝、忠、信”等传统道德。不止是子夏,翻阅《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把“信”看作为人立世的重要关键点,讲求信义,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底线要求”。所以,《论语》里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学生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办事尽心了吗?与人相交诚信了吗?所学知识践习了吗?为事要忠、为人要信、为学要习,孔子最看重的人生品格里,信,就是关乎能否立身的重要一条。

  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信的价值,其实,何止千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信誉的支撑,就没有人格的树立。《史记》中记载过一个“尾生常存抱柱信”的动人故事:尾生是一位守信的青年,他和心上人相约于桥下见面,可是女子没来,大水却来了,尾生抱定“不见不散”的信念,牢牢抱着桥柱在涨水中就此溺亡。后人往往将这件事理解为尾生重情义的表现,为他的痴情而感动,其实倒也并非如此。尾生所痴的不是心中的“情”,而是他许诺的“信”。倘若真是重情之人,他应当为了心上人而保重自己,至少可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等待。可他却宁愿用“生死不移”来证明一份“信守不变”。尾生的约会等待,是“信”的意义,大于了“情”的意味。

  正因为信如此重要,所以古人对自己的出言十分谨慎。从战国时期的《春秋谷梁传》就态度鲜明地指出:“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到汉代的《大戴礼记》更同意这观点,说:“可言不信,宁无言也!”如果言而无信,那就宁可不说话!唐代《臣轨》中更把信字提到修身、齐家、治国的高度:“故君臣不信,则国政不安;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兄弟不信,则其情不亲;朋友不信,则其交易绝。夫可以为始,可与为终者,其唯信乎。”信,不仅仅是品格的高层次要求,而是人生的必要性条件。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

  信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左传》中曾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宝。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更难,建立之后的维持亦难,信诺百事可能才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这个道理,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重耳就深深懂得。重耳做公子时曾流亡楚国,为感谢楚成王对他的款待,便留下信言说,倘若将来他能回国,如果遭遇晋楚两国交战,一定让晋军退避九十里,以谢今日收留之情。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后来,战况果如重耳所言,晋楚两军对决,晋军退避九十里后才战。而在晋军后退的时候,军吏曾表示过强烈反对,但重耳的舅舅子产,代替重耳发言说,如果没有楚国的前恩就没有晋国的今天,不能背弃恩惠而食言。的确,国之信,重九鼎,对内,民无信不立,对外,国无信不威。这正是《孔子家语》里说的“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从古至今,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这是中国人始终坚守的道德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在国际关系准则上讲诚信。如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就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2015年4月21日在访问巴基斯坦时引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并强调这与巴基斯坦人所说的“诚信比财富更有用”契合相通 。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再次强调:“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全球共享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同沿线国家共建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具体成果落实率达到100%……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彰显了“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中国胸怀,诠释了“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行动,汇聚起“众行者易趋”的前进力量。

  互信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各国互通有无,船只川流不息,靠的是信用之帆,而每一次变脸和出尔反尔都是对自己国家信誉的又一次损耗和挥霍。人们常说“天道酬勤”,其实“天道”也“酬信”——付出诚信,一定能收获信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