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从陈毅家书看元帅诗人的壮阔情怀

来源:学习时报 添加日期:2021-08-19

  在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陈毅具有传奇色彩,颇受人们敬重。他战功卓著,才华横溢,被誉为“元帅诗人”;他是上海解放后首任市长,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他光明磊落,直言敢谏,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家书映照历史,家书窥见心灵。且让我们透过其部分家书和诗作,感悟陈毅的坚强党性和壮阔情怀。

  信念如山 自律甚严

  陈毅是早期中共党员,一生为党工作,热心革命事业。正如20世纪40年代他在给友人罗生特的信中所说:1923年,我到北京入中法大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5年以后,我主要从事党分配给我的工作,从此停止了我的文学生活,变成一个职业革命者,开始具备坚定的革命立场。长期的革命生涯,陈毅多次面临生死考验,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未动摇。1935年2—4月间,蒋介石调重兵清剿。陈毅拄着拐棍,拖着伤腿奔走于各游击区,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坦言,这是他“在革命斗争中,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其著名的《赣南游击词》中“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便是那时的一段真实写照。1936年冬,陈毅在江西梅山被围。因伤病缠身,埋伏草莽丛中20余日,写下被称为“绝笔”的《梅岭三章》。其中写道:“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陈毅在危难时刻笑对生死,对中国革命必将取得成功与胜利的坚定信念。

  上海解放后,陈毅担任市长。他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情怀,并以此教育家人。1951年4月中旬,陈毅因病住院。针对一些亲友借探望之名,想通过他的关系要待遇、要位置,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他们来沪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儿为一工作人员,更不可能破格办事,这方面均要求知我谅我,不以为罪。”信中陈毅引用唐代诗人韦应物“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表达心志,明确告知“一切均从人民出发,儿窃愿勿愧于此,故不得不反复言之”。他结合妻子张茜为了工作,立足自我,在北京俄专刻苦学习等实际,明确指出:这是新中国为人作事基于各有专长的根本原则,望双亲本此意转告儿弟兄姊妹并及下辈。从中可见,陈毅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尊长和家人同样如此,真是难能可贵。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陈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的政治警惕和行动自觉。陈毅逝世后,毛泽东抱病出席追悼会,深情地对张茜和身边人员说:“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陈毅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是作出贡献、立了大功劳的”。

  亲情浓郁 关爱妻儿

  陈毅一生戎马倥偬,出生入死,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是,他的内心却时常牵挂惦记。李白文是陈毅的大嫂,由于兄弟几人都在外抗战,家中父母照料和诸事经营主要靠她。1937年12月29日,陈毅以一封“白文嫂尊鉴”之信寄往家中,开头便道:“数奉手书,至感亲亲骨肉念兄念弟之厚情深谊,弟读后不禁悲喜惭痛一时俱来,迸发之情,有如江河倾泻。”信中陈毅坦言:“廿年烽火,满地干戈,弟出入其中,了无罣挂,惟于亲亲骨肉之系念,尝与日俱永。前以封锁层层,近以奔走山林城镇间,均不能详细作家书,每当动笔家书之际,便心绪堆积,无从措词,虽或伸纸着墨,不尽数行,又复扯毁,此情难言,有如此者!”舍家为国,浴血人生,生死难料的战争年代,陈毅思亲念乡之情欲写不能,欲罢不忍,几多隐痛,几多无奈,跃然纸上。

  陈毅与张茜1940年结婚。婚后两人相敬相爱,情谊笃厚。1948年3月,由于胶东战局吃紧,张茜随后方机关撤往大连。妻子安全、孩子照料等,陈毅十分牵挂。“茜,亲爱的同志和亲爱的妻子:不料鲁中匆匆分别,又远隔山海将满一年……我十分罣念留胶东所有人员和您及三个儿子。直到你们安渡渤海抵大连后才松了一口气,放下重担子。”在谈了别后马不停蹄、辗转征战,很快将看到全国革命胜利等心绪后,陈毅在信的最后深情地对爱妻写道:乘便寄此简信以慰远望。您不要回信,得此信即设法回山东转前方团聚。在渡海安全条件下应不迟疑,迅速成行,以快为好,至盼至盼。信的后面附言:您回时孩儿们可不带,托朱、戴、宋及其他同志照料。此事请您全权处理。您应速回,应于7月雨季前赶到渤海(途间安全第一),至要至要。这封信的落款是:仲弘(陈毅的字)吻您并在三个孩子面前提名问他们好。关心又体贴,朴质而浪漫。

  陈毅对儿女之爱,既温暖又严格。1963年身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工作十分繁忙,但这没有影响他和孩子们的交流。8月7日陈毅在给“昊苏并告丹、鲁、珊”的信中写道:“八月五日信悉。丹淮回北戴河我很喜欢且放心。望你带着三个弟妹,与妈妈好好度过此一暑期……你们多温习功课,注意锻炼身体。珊珊要听妈妈的话,丹淮要注意增加体重。你们要劝妈妈多休息,她看书太劳累了……”继而写道:“我作为父亲,总是希望你们四个,能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这一点心事,老放不下去,只惭愧我对你们教育太少,还是妈妈帮助你们大些。好好听妈妈的话罢。”最后附言:“此信读给妈妈听,问她的好。又及。”这封饱含儿女情长和夫妻恩爱的信,成于凌晨一时半。点滴之间,体贴入微,至真至切,令人感动。

  思想上帮助,政治上关心,品格上塑造,是陈毅教子的一大特色。陈丹淮是陈毅的二儿子,曾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4年12月17日,陈毅在给“小丹吾儿”的信中这样写道:“完全同意你到南京连队锻炼几个星期。时间太短,要抓紧时间学整理内务、学射击、学基本操练、学部队严格纪律化、学当一个好兵。最重要应列为第一位的是学政治即学毛泽东思想。”要求儿子“把实际与理论联系一起来学”。这对丹淮后来的成长帮助很大。陈毅70岁寿辰时,丹淮特地从部队寄来《祝寿词》,饱含对父亲的敬意与祝福,给陈毅带来极大安慰。

  牢记祖训 赓续传承

  “礼义廉耻,为忠为良”,是陈氏祖训家规,对培养教育一代又一代陈氏后人修身立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陈毅既注重承继祖先遗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更重视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协调,对祖训家规赋予新的内涵,引导兄弟姐妹和后辈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

  1929年8月下旬,陈毅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堂兄陈修和、胞兄陈孟熙以特殊身份护卫着陈毅,体现了陈氏一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上海英租界一家旅馆里,陈毅与家族四兄弟相聚时慨然说道:“我们弟兄都是官,但我们一定要当人民的清官……”兄弟们一致赞同陈毅的提议。解放战争期间,身居国民政府要职的中将陈修和、少将陈孟熙在祖训家规和陈毅的影响感召下,先后弃暗投明,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毅较陈修和小4岁,常以修和大哥相称。1949年1月7日,陈毅致“修和大哥如见”的信中,在谈了“此间同人对你保护机器爱惜工业的热忱至为钦佩,认为这是对国家人民的极大贡献。”随后写道:“……我辈均属穷小子出身,能亲见新中国建设和人民翻身,应大为快慰,故弟愿兄努力业务,得便研究政治作发展工业方向之南针……向真理和人民低头,固我弟兄多年来之立身行道之风度也,兄以为如何?”1949年10月,陈修和被任命为中央技术管理局副局长,陈毅再次去信。“兄现职很重要,人民政府对兄是倚重的,望多与陈云同志细谈……”信中寄望陈修和“知识分子的高傲气息宜去掉,努力研究与群众结合,以通过善与中共同仁合作,尊重其领导为办事之关键”。言语恳切,入情入理,对陈修和帮助很大。

  在家中,陈毅常常以诗言志勉励传承。“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这是陈毅在《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中的一段话。言近旨远,满满正能量。与此同时,陈毅重视对家中晚辈的教育与熏陶。1962年4月10日,陈毅夫妇在给胞兄陈孟熙回信中,谈及对孩子教育时,明确写道:“德成侄儿应到农村锻炼,做到自食其力,他少爷气息太重,无吾家穷人要争气之概。至于如何安排望兄多加严督,不应再累公家。”家书里面见家风,尺牍之间见情怀。在齐家教子、赓续传承方面,陈毅堪为榜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品读陈毅的家书和诗作,我们仿佛从另一个角度触摸到这位人民公仆、元帅诗人的别样情怀。面对家人,他呼儿唤女爱娇妻,携兄拥弟眷后生。在党和人民利益面前,他初心如磐,铁骨铮铮,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忠诚。他崇高的理想,磊落的胸怀,卓尔不凡的风采,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与爱戴。(朱广联)


Baidu
map